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

甚麼是日本腦炎? | 祁孝鈞醫師


祁孝鈞醫師/小森林兒科診所

最近(2017.2)很多小朋友到診所要施打日本腦炎疫苗的時候,可能會在診所碰到沒有疫苗的情況,這是因為台灣正在把傳統的鼠腦日本腦炎疫苗逐漸淘汰,而換上新的日本腦炎疫苗的緣故。到底為什麼要換新的疫苗呢?以及到底甚麼是日本腦炎呢?


 日本腦炎病毒不只是日本才有

 日本腦炎病毒因為最早在1924年首先在日本從死亡病例的組織分離出來,因此以日本命名,但雖然名字裡有”日本”,但其實臺灣也一直有零星病例出現,此外,其他亞洲國家如日本、韓國、中國大陸、中南半島、菲律賓、印尼、印度、關島和蘇聯也都有出現,緬甸、孟加拉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越南、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等更屬於高度流行地區。

*新竹市近期(2016.9)就有感染病例:

 致病原

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起。分類是黃病毒科(Flaviviridae)下,黃病毒屬(flavivirus)。

 流行病學

根據疾管局的資料,日本腦炎發生在日本、臺灣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,印尼、澳大利亞之間的西太平洋諸島嶼,及由韓國至中國、尼泊爾、中南半島、印度、斯里蘭卡之間的東亞地區也有病例。

 流行季節

本病流行於夏季,臺灣日本腦炎流行季節集中在每年 5 10 月,病例高峰出現於67 月。近年來,台灣每年的確定病例大約20-30位,主要是20歲以上的成人為主

 怎麼傳染?

主要的是三斑家蚊(Culex tritaeniorhynchus ),而環紋家蚊(Culex annulus )、尖音家蚊(Culex pipiens )、東鄉斑蚊(Aedes ogoi )、白頭家蚊(Culex fusocephalus )、白吻家蚊(Culex vishnui )和環喙家蚊(Culex annulirostris )等均能媒介此病。當被日本腦炎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人體時,病毒先在局部淋巴結複製,隨後病毒散佈至他處繼續複製,進入血液中形成病毒血症,再進一步侵犯中樞神經。

 臨床症狀

絕大部份的感染是不顯性的,只有約250分之1的機會會導致有症狀的病變,臨床的主要表徵是腦炎、較不嚴重的無菌性腦膜炎與單純的發燒合併頭痛。日本腦炎病患死亡率3-30%,神經學後遺症高達30-50%

 怎麼治療?

日本腦炎並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也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,但支特性療法即可明顯的降低罹病率和死亡率。

 怎麼預防?

1. 防蚊:
臥室及起居室安裝紗門,並使用蚊帳。應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,在豬舍、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。若無法避免,請穿著長袖長褲、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,避免蚊蟲叮咬,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2. 疫苗:
1968 年台灣開始全面接種日本腦炎鼠腦疫苗(mouse brain deriv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)但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鼠腦疫苗有接種後的不良反應較多、製造程序未標準化、需要接種較多劑次等缺點,逐漸停止產製並建議以新型的日本疫苗取代,目前新的日本腦炎疫苗有Vero cell不活化日本腦炎疫苗(嘉沃日本腦炎疫苗JEVAL,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巴斯德細胞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(伊莫IMOJEVSanofi Pasteur Biologics

詳細的疫苗比較:http://drdexterchi.blogspot.tw/2017/02/blog-post_19.html

參考資料
1.          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局網站
2.          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:感染與疫苗
3. 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兒科醫學會:日本腦炎疫苗使用建議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